百科知识

泠泠七弦上是什么意思

泠泠七弦上是什么意思

1994年,河北省曲阳县的一座墓葬的发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座墓葬的主人名叫王处直,从墓葬中发掘出的精美文物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艺术有着重大意义。今天,让我们从诗词出发,一起探寻古代弹拨乐器的秘密。

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是五代王处直墓出土的珍宝,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这件浮雕展现了一支五代乐队的演出实况,场面十分热闹。其中,12名演奏者皆为女子,手中分别拿着不同的乐器,形象栩栩如生。

在这支乐队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一种古老的乐器——箜篌。箜篌是古代著名乐器之一,又名竖箜篌,竖抱在怀里演奏。这种乐器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虽然箜篌并非本土乐器,但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古人对其喜爱有加,甚至将箜篌弹奏纳入女子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通过诗词,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箜篌的特点和魅力。除此之外,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诗词也描绘了箜篌的美妙音乐。

除了箜篌,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古代弹拨乐器,如瑟。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与琴组合成为夫妻关系的代名词。从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瑟的特点和演奏方式。筝也是散乐图浮雕现的另一种弹拨乐器。筝历史悠久,经过不断发展,弦的数量逐渐增多。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筝的描述,如宋代赵佶的《宫词》和白居易的《夜筝》等。

这些古代弹拨乐器各具特色,音色各异。通过诗词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乐器的特点和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与这些美妙的乐器一起,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吧!

(内容综合自《诗词》)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泠泠七弦上是什么意思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