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溯至几百年前,从彼得大帝建立圣彼得堡开始,俄罗斯就一直在努力融入欧洲大家庭。尽管远东地区资源丰富,但俄罗斯的主要人口和经济重心依然集中在欧洲部分。
俄罗斯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属于欧洲,渴望得到欧洲的接纳。苏联后,叶利钦更是迫不及待地希望融入西方,甚至多次申请加入北约。
西方始终对俄罗斯抱有偏见。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让俄罗斯销毁大量器,但承诺的援助最终却化为泡影。
现今的俄罗斯经济状况堪忧。除了能源和军火,几乎没有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供出口。人口不断减少,年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在新兴领域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俄罗斯也显得落后许多。
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三分之一的出口商品销往,进口商品中有近一半来自。这种合作关系对双方都有利:俄罗斯拥有所需的能源资源,而则为俄罗斯提供了市场和工业产品。
中俄之间的合作带来了诸多新变化:
——不得不分散精力,无法专注于亚太地区。
——能源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获得了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源。
——的手机、汽车等产品已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俄罗斯开放远东港口,为东北地区提供了便捷的出海通道。
尽管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并未彻底转向东方”,但这句表态仍反映出俄罗斯对欧洲的期待。我们不禁思考,如果未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缓和,这种合作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在国际关系中,每个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当前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明智选择。这种关系的持续时间将取决于未来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