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历代旅游诗词选》深度解读之十一
作者:单洪根
榕城,被誉为古州,即现今的榕江县城,这里是黔东南的侗族风情与苗岭江南的象征。对于这一独特的地域风情,清代文人易顺鼎在他的《忆江南榕城好》中有深刻的描绘。接下来,我们将对其中的两首诗词进行细致解读。
其一:
榕城之美,尽显于那独特的景致。
云髻双丫,如诗如画,描绘出侗女的独特韵味。溪边洗衣的侗女,犹如水中的舞蹈者,灵动而优雅。而侗族女性那独特的服饰与在菜花盛开的田间劳作的身影,仿佛一幅美丽的“穿花”画卷。最后一句“体态也夭斜”,则形象地描绘出侗女在劳作中的优雅身姿和神韵之美。
其二:
榕城之美,还在于那水乡的宁静与和谐。水中的倒影、楼台的镶嵌,展现出榕城独特的韵味。秋季,鱼云在阳光下晒网,春季,江上的归帆伴随着春潮蛋雨,犹如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作者在最后一句惊叹“却也似江南”,表达了在贵州的大山深处,也有如此迷人的水乡景象。
《忆江南》这首词是短小的诗调,如微雕艺术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在表现手法上,特别注重构思与构思的深度。要求词人将最深切的感受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选取典型的景物形象再现真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易顺鼎的这两首词就体现了这种深刻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榕城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了黔东南的独特魅力。
本次赏析的这两首诗词,不仅描绘了榕城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也体现了诗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与独特感悟。作为黔东南历代旅游诗词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审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