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辽阔的地域上,南北方的鱼类分布差异显著。许多北方特有的鱼种,在南方难以觅其踪迹,比如池沼公鱼,这是一种典型的北方鱼种,它是一年生的鱼类,只有少部分能够活到第二、三年。其生长迅速,一年内便可长到10厘米左右,一般长度为12至15厘米。这种鱼类在冬天结冰时产卵,若环境温度超过30度,则难以生存。
与此南方也隐藏着许多特殊的鱼类,特别是山林之中的涧流里,生活着许多奇异的鱼类。这些鱼类无法适应北方的寒冷环境。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种仅在南方以及西南地区生存的专属鱼种,这种鱼对于许多南方钓友来说也是陌生的。即使是经常钓鱼的人,也有可能会将其错认为是本土的黄骨鱼,因此被钓鱼人称为“小黄龙”。
关于小黄龙鱼,大部分钓鱼人都可能未曾钓过,甚至许多钓友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因为这种鱼并不分布于全国各地,即使在南方地区,其分布也不广泛。偶尔有人钓到,也往往会误认为是变异的鲶鱼。但实际上,小黄龙鱼属于鲶鱼科,但和一般的鲶鱼有所不同,其营养价值甚至超过鲶鱼。
这种“奇鱼”大多生活在群山之中的溪流和山涧里。它的全身呈金,易于辨认。与其他鲶鱼不同的是,小黄龙鱼有两对四条须子,一长一短。其“硕大”扁平的鱼头和“威猛”的鱼鳍尾鳍,让人不禁联想到水中游弋的“小黄龙”。
小黄龙鱼的学名为大鳍鳠,广泛分布于长江至珠江各水系,尤其以江河中上游出产较多。这种底栖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流较急、底质多石砾的江河干、支流中。它们在夜间觅食,主食底栖动物,如螺、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虾、小鱼等。小黄龙鱼的个体重量一般在0.5公斤左右,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其肉质,味道鲜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如何垂钓小黄龙鱼呢?这种鱼平时难以见到,只有在雨季,特别是暴雨后山洪暴发时,才会成群出现在山下的溪流和小河中。这是垂钓小黄龙鱼的最好季节。钓点应选择在有乱石、水底有石岩或石洞、水流较急的江河干支流中的缓水湾。使用蚯蚓、猪肝、鸡肝等作为钓饵效果最佳。在钓具方面,可以使用手竿或矶钓,视垂钓环境而定。
很多钓友在阅读相关内容和看到图片后,可能会误以为小黄龙鱼是黄辣丁。实际上,它们并非同一种鱼。小黄龙鱼更像芝麻剑,而黄辣丁则是指体型呈”三角形”,体侧和背部分别有三根尖刺的无鳞中小型鱼种。
小黄龙鱼的生活环境较为特殊,需要水质好且水底有大石结构的山涧和溪流。目前主要存在于长江和珠中上游地区。由于人为的河道淘沙、河道大坝拦截、航道运行以及行为,小黄龙鱼的数量逐年下降。虽然还未至于灭绝,但确实需要引起关注。长10年禁捕有望对恢复小黄龙鱼的数量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提醒每位钓鱼爱好者,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请随手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钓鱼环境。对于不同观点或作者的疏漏,欢迎在评论区指正。作为钓鱼铃当的我,在此呼吁大家关注并保护这些珍稀鱼类。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