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需求与学习的艺术
本文约30分钟阅读时间
作者:文心一言
孔子,字仲尼,他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来,他的名字响彻天下,历代帝王都对其尊崇有加。孔子的思想通过《论语》这一们记录他生平言行的书籍得以传承至今。全书共包含二十篇,字数达一万五千九百字,字字珠玑,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论语》开篇之作。这句话涵盖了学习方法、友情和个人修养的精髓。
一、复习的快乐——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了人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复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住知识,更牢固地掌握它。孔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需要通过复习来巩固和深化理解,从而构筑自己的知识框架。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收获的快乐和体悟的快乐。
二、分享的乐趣——发现学习路上的自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分享交流学习的心得,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事情。这句话传达了分享和合作的价值。在小组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分享、取长补短,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分享交流能让我们发现心灵相契的知音,学习他人的优点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火花。分享交流是自学的重要补充,它使学习者意识到自身学习的价值和所处的学习,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
三、君子的美德——探索学习的更深层境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我们不应恼怒,而应相信每个问题都有答案。我们要做的是修正、丰富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玄奘在遍访各地高僧大德后依然有许多疑问,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前往印度求取以解答疑惑。这正是探究学习的精神所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勇于探究勇于实践不断向学习的深处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快乐和成就感。跨越时空孔子的教育智慧依然熠熠生辉。他在《论语》中所强调的学习理念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新课标中的学习方式紧密相连展现了学习之路的完整过程:构建自己的学识体系在分享交流中丰富自我勇于探究不断向学习的深处探索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文系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读完这篇文章您一定对学习和修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之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