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孩子7岁,最近总是上课时表现得十分不专心,成绩也一落千丈,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欺负同学,老师感到很无奈,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他在课堂上总是无法安定下来,不时地转动手中的笔、拉扯自己的头发,眼睛还不时地四处张望。
在家里,他也不断地动来动去,很难安静地做一件事情。看电视刚刚看了几分钟,就拿着铲子去祸害家里的花了。批评他、教育他都没有用,写检查、罚值日也都无法让他有所改变。这一切的表现让我们担心他是否患上了多动症。
关于多动症,专家指出,这并非孩子淘气或者不听话的表现。实际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主要出现在儿童期。全球范围内,儿童患病率约为6%。男孩的患病率高于女孩,约为女孩的2至4倍。部分多动症患者可能伴随有其他疾病,如孤独症、症等。在我国,多动症儿童数量更是高达约2300万。
多动症分为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多动-冲动型”,表现为无法安静地坐着,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常常四处奔跑、攀爬;第二种是“注意力缺陷型”,主要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第三种是“混合型”,兼具以上两种类型的特征。
“小儿多动症”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因为也有许多成年人患者。在,大约每16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多动症患者。一些成年人多动的表现被误解为态度不端正、工作不专心等。其实他们可能正经历着焦虑抑郁、物质滥用、障碍等心理问题。
关于多动症的成因,目前尚不确定,但普遍认为与遗传、递质调节、环境和社会因素等有关。对于多动症的治疗,可以采取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物等方法。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家人也需要理解接纳和支持患者,帮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多动症患者来说,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冷静理性看待是非常重要的。多数成年人患者也需要意识到,改变可以发生,要相信反复的行为训练可以改变行为,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身边的人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症状,而是要积极帮助他们识别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帮他们打造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多动症并不意味着人生从此灰暗,相反,很多多动症患者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他9岁时被确诊为多动症,但在游泳领域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对于多动症患者来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领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可能在学习等方面表现不佳,但在其他领域却能够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我们要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并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