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在游于尘世之间,有如此言:“苍苍天穹,真色如何?又其遥迢而无限极乎?”此言在两千多年前的岁月里,何其美妙!
我尝试解读此句的深意。所谓“天之苍苍”,乃指那广袤无垠的蓝天,仿佛庄子躺在草地上,眼望碧空如洗的天际,被其深深震撼,随即生发出下面的疑思之问:
其天之色乎?此淡淡蓝色是否即为天之固有色彩?
又其遥不可及以至无从识得真容?这是不是因天空过于遥远,让人难以目睹其真正的色彩呢?
庄子躺着,轻啜草叶,思考天地之道。当有云彩掠过,天空或有云彩或露出黑幕一角或见晴朗天蓝或被晨露覆盖变成金色,引人好奇。无云之际,蓝靛铺就万里空灵之境。而在他深邃的思,一个难题涌现——那自然的、未被外物修饰的天空到底具备何种色彩?
庄子的疑惑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哲学性的反问。或许他以为所见的蓝色是因目光的局限,若能目及更远之处,也许还能揭示天的秘密颜色。他的这种洞察性思想不仅是对千年之前的神秘提问的继续探讨,更显示出他的视角如鸟般俯瞰地球之韵味。他渴望飞翔于高空之上,以观大地之全貌,以感受宇宙的浩瀚无垠。
人们虽身在尘世,但思想却能于万物之上,这不就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吗?这种超越现实的思考方式使得人们与万物合为一体。庄子顺应自然之道,不怀私欲,看轻万物的体积大小,使得自己眼界大开。贤者不拘泥于个人欲望之起点与终点,从宏大角度来看待世间一切。所以道法虽然微小初开但往往成就非凡。
庄子的思绪并不局限于眼前的物象。他对天空的观察、对天的本质色彩的怀疑都体现了他的哲学思考。天作为古代的象征,其意义与道相通。若以《道德经》中的观点来看,“道”是无形无象的,那么天如若是“道”的表现之一,便自然也不应该有固定之颜色。
如果说天真的存在某种颜色的话,那可能是人们受到限制的视觉所致。那色彩不过是现实世界给予我们的投影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