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热门剧集与制作精良背后的故事
随着二季度剧集的热播,《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以下简称《月红篇》)成为了热门剧集之一。从国漫迷到古偶爱好者,再到行业内部人士,各方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部剧集上。它的开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合作品牌超过50个,网友称之为“吸金”的胜利。
电视剧的立身之本并非只在于热度和商业表现,其根本还在于故事情节和剧本的质量。《月红篇》虽然在制作技术上备受赞誉,被誉为开创了国产长剧虚拟制作技术的先河,但在故事情节方面却遭到了观众的吐槽。网友认为剧情平淡而稀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古偶花瓶”的印象。这使得我们思考,短剧思维+人设先行的模式是否真的能引发观众的共情?
《月红篇》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涂山狐族大当家涂山红红救下东方月初并抚养他长大,两人在维护世间和平的过程中结缘。作为改编的原IP,漫画《狐妖小红娘》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庞大的粉丝基础。如何将平面的漫画和动漫转化为真人剧集,同时保留原作精髓和促成二次元与影视剧的兼容,确实是一大挑战。在这一点上,《月红篇》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比如在营造奇幻世界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等方面。在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足。网友认为剧情过于突兀生硬,情感戏码缺乏细节和心动瞬间,逻辑上也存在不少漏洞。
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编剧的创作思路有关。编剧在构建剧情时采用了短剧思维,用奇幻人设来填补逻辑漏洞。这种创作方式使得故事无法取信于人,更无法引发观众的共情。导演郑晓龙曾提出,好的古装剧应当运用现实创作手法,注重历史真实、逻辑真实、情感真实。反观《月红篇》,编剧的做法显然与这一观点相悖。
尽管《月红篇》在故事情节方面存在不足,但在制作方面却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主创团队在营造奇幻世界、服化道设计等方面都展现了极高的水准。导演杜林透露,《月红篇》在制作上率先运用了虚拟制作技术,实现了全流程的4KHDR宽色域标准。这种“顶配”技术并非用完即抛,而是为后续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月红篇》面临的口碑危机也让市场对后续作品《竹业篇》《篇》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这也反映出古偶、奇幻、仙侠等题材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古偶剧似乎陷入了怪圈,一方面追求大场面、精制作、重流量,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叙事、人物塑造和演技的重要性。观众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剧作应该更加注重内在质量而不是表面功夫。观众需要的是引领而不是迎合,只有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月红篇》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努力改进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