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蜡烛”中的蜡,源头并非石油提炼,而是与两种昆虫息息相关。这两种昆虫分别是蜜蜂和一种名为白蜡虫的昆虫,它们所的蜂蜡和白蜡是蜡烛制作的原始材料。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蜡字旁有一个“虫”字旁的原因了。而在众多的蜡料中,白蜡因其无臭而有光泽的特性,成为了蜡烛制作的首选材料。除了作为蜡烛的原料,白蜡还广泛应用于医、工业等领域。
白蜡树与白蜡虫的共生关系
白蜡虫是一种特殊的寄生性昆虫,它们选择寄生在木犀科的白蜡树上。当这些雄性幼虫在白蜡树枝干上群栖时,它们会出一种特殊的脂类化合物,这种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蜡。这种脂类化合物不仅妨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了威胁,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工业原料——白蜡。人们常常主动放养白蜡虫以获取白蜡资源。其中,女贞树和白蜡树是最适宜放养白蜡虫的树种。尤其是白蜡树,因其产蜡量高而备受青睐。
当我们仔细观察放虫后的白蜡树枝干,可以看到灰白色、柔软的棉絮状物质,这就是白蜡虫的白蜡。将白蜡融化后,其液体与市售的油蜡无异,可以作为门栓的润滑剂或蜡烛的原料。更令人惊奇的是,将白蜡敷在流血的伤口上,可以迅速止血,具有类似“云南白”的神奇功效。
在,使用白蜡虫物制作蜡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相较于之前使用蜂蜡作为原料,白蜡因其产量大、价格低廉而逐渐普及,成为平民用品。
关于白蜡树与洋白蜡的区别
白蜡树作为古代的蜡烛生产“工厂”,在南北地区广泛分布。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始广泛栽培白蜡树。需要注意的是,白蜡树与洋白蜡有所不同。洋白蜡又称红梣,原产于北美洲,引入后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虽然两者都属于高大落叶乔木的同科同属植物,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例如,洋白蜡的复叶有小叶7-9枚,而白蜡树的复叶只有小叶5-7枚。两者的树皮用途、花序和果序的生长位置也有所不同。
除了作为蜡烛的原料,白蜡树还具有许多其他的用途和价值。例如,其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优质的武术器械以及各种用具。白蜡树还具有防风固沙、护堤护路的重要作用。由于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能够在轻度盐碱地生长,因此被引种到沙漠地区用于环境改善。白蜡树还具有抗烟尘、二氧化硫和的特性,适合用作工矿厂区的绿化防护林。近年来,随着提倡发展花园城市,白蜡树因其优美的姿态和金黄的秋叶而成为了南北地区美化城镇的首选树种。经科学性审核和编辑后,这篇关于白蜡树和白蜡虫的科普文章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读者了解蜡烛背后的故事以及蜡产业的历史与现状。同时提醒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