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在的县城是河北省无极县,县城便是被人们称为无极城的地方。尽管这座县城规模不大,但它的历史却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一千五百多年的时光流转,无数次重建与毁坏,使得这座古城独具魅力。
我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无极城时只有八岁。从家到县城的二十里路程充满了沙土与坎坷,那是一条艰难的爬坡之路。我只能依稀记得父母推着车子艰难前行,而我紧紧地扒在后车座上,生怕摔下去。那是一道需要翻越的木刀沟河堤,越过两道河堤后,我们踏上了城里的柏油马路。
当我十二岁那年冬天再次进城时,我骑着自行车冒着凛冽寒风买书。在建设路上唯一的书摊前,我精心挑选了两本《山西民间文学》,然后顶着寒风艰难地骑着车回家。那次经历让我双手僵硬,几乎无法舒展。
随着岁月的流转,当我于一九九零年来到城里上高中时,进城的路已经全面铺设了柏油,河堤也不再显得陡峭。学校的旧址是夫子庙,只有两幢楼,但依然是我们知识的殿堂。校园旁边是县委大院,那里朴素而宁静,只有几排瓦房和一棵开满红云般花朵的大合欢树。当时的无极城,除了新华书店之外,只有建设路上的一家私人书摊可以购书。服装店寥寥无几,卖衣服的小贩们只能在幸福街上摆摊。电影院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年轻人喜欢在那里消遣,看电影、打台球、喝汽水。
那时的无极城,周围是茫茫田地,木刀沟顺着城北曲折向东,烈日下的河床白沙刺眼。木刀沟上有一座水泥桥,桥上人来人往,虽然桥梁狭窄,但并未显得拥挤。我常常对木刀沟的缺水感到困惑,后来才了解到它是磁河的支流,再往上追溯,竟是海河的支流。这一路蜿蜒而来,木刀沟成为了无极城北的护城河。虽然它曾经有水,但在上游建起水库后干涸了,但它依然美丽。河堤上沿堤种满了柳树和槐树,春天时柳树新绿,柔软的枝条上缀满黄绿芽苞;而槐花的甜香则弥漫在河堤上,仿佛走在甜美的梦境中。
最能反映城里环境变化的莫过于花园街。曾经是一条小路,路旁是臭水沟。后来县里填沟建起了贸易大棚,那时花园街异常繁荣。如今,花园街已经拓宽成了四车道的大马路。
除了上学时期离开过无极城之外,我一直在县城生活。大学毕业后回到县里工作,时常去城里闲逛。无极路是城里的主路,如今已经繁华非凡,大型商场、高档旅馆、美容院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临街的建筑也抓住时机翻盖,连锁店、大超市纷纷入驻。
二十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无极城在我眼前如同绽放的花朵。城区扩大了,道路增多了,马路拓宽了,每当六七月份,中昌路和建设路上的国槐开出黄绿小花,落地后印在青灰的柏油路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条街道是最能代表小城烟火气息的街道,商铺众多,热闹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