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传统武术分为哪几类

传统武术分为哪几类

想要练习太极却被五大流派搞得晕头转向?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看起来都像是画圈,其实五大流派间的区别隐藏在这五个关键点上。了解这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避免走弯路。

陈式太极:刚柔并济,适合寻求“发力”的人

作为太极拳的鼻祖,陈式保留了更多的实战基因。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刚柔切换”,如“金刚捣碓”,前半段动作柔和,但在最后砸拳时突然切换至刚猛,力量从脚底直贯拳头,能明显感受到身体的弹簧效应。陈式太极需要吃苦,动作要求低架式、带“缠丝劲”,适合想要练习爆发力或对传统武术发力感兴趣的人。但对于新手,建议先熟悉手臂的螺旋感,避免闪腰。

杨式太极:舒展慢摇,适合新手和养生派

广场上常见的“养生太极”多为杨式,由陈式演变而来。杨式太极主打“架子高、动作慢、幅度大”,如“云手”动作,两脚平行开步,手臂像在空中划大圆,不需要深蹲,对膝盖压力小。练习时注重“立身中正”,仿佛身体被头顶的绳子提着。适合久坐族放松肩颈、中老年人练习平衡,或单纯想通过慢动作调节呼吸的人。

吴式太极:小巧灵秀,适合玩“以小化大”的推手

吴式在杨式基础上进行“缩骨”,动作更紧凑,步距窄,手臂画小圈。擅长“柔化”,对方进攻时,无需大步后撤,依靠小范围转胯、手臂螺旋画弧就能化解力量。比如“斜飞式”,步距比杨式窄一半,适合个子较小或场地有限的人。练习时要注意“肩胯同步”,手臂动时,肩膀和胯部需协同动作,适合想要研究推手技巧或喜欢“以柔克刚”的人。

武式太极:紧凑刚猛,适合实战派

武式由武禹襄创派,特点为“步小、身正、劲刚”。每个动作都像压缩的弹簧,比如“提手上势”,前脚提起后迅速落地,瞬间发力。对身体控制要求极高,打拳时重心始终在两脚中间,几乎不晃动。适合想要练习实战防身或通过高强度小动作强化核心的人。但新手需注意,武式太极架势低、节奏快,需有一定基础。

孙式太极:融会贯通,适合全面进阶者

孙禄堂融合了太极、形意、八卦创立了孙式。最大特点是“步如八卦、劲带形意”,走步时采用“摆扣步”,发力时带有形意拳的“崩劲”。比如“进步搬拦捶”,脚步移动与手臂动作连贯如流水。适合有武术基础或想同时练习身法、步法、发力的人。练熟后,身体协调性会大幅提升。但零基础的人建议先学杨式打好基础,否则容易手忙脚乱。

一句话选拳指南:

想要放松养生、零基础→杨式;想体验发力→陈式;想学习推手技巧→吴式;想实战应用→武式;有基础想全面提升→孙式。不要“某派最正宗”的说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太极是一种用身体感受的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流派才是最重要的。


传统武术分为哪几类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