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背,也称“覆画”,是指在已镶嵌好的画幅背面粘上两层或三层宣纸,经过压实、上墙、晾干、平整,使画幅更加厚实、牢固、平展。
对于立轴的覆背,无论其款式如何变化,其基本方法都是相同的,主要分为“湿覆”和“干覆”两大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在覆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画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覆背方法,严格遵循覆背的程序,并做好有关问题的预防和处理。配覆背纸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一、配覆背纸
覆背纸即粘在画幅背面的托纸,一般是用两层单宣或覆一层事先托好的双宣。根据画幅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纸张数量。全锦镶和全锦绫镶的书画应选用较薄的单宣,巨幅书画则要先用较厚的重单宣。最好选择用植树皮抄成的绵料纸,厚薄要与画心相配。
覆背纸的规格要根据镶活后的书画幅面规格来计算。为了保证上墙浆口的余边,覆背纸宽要比裱幅面的宽度余出6cm,长度也要相应余出。如果加绢包首,其长度应减去包首的长度。
配好的覆背纸需要经过逐张挑刮沙粒等异物,然后斜身交替折叠,使纸张原有的折印伸展平整。接下来是合纸的过程,也就是将配好的覆背纸二层托合在一起。
二、包首与废肩
包首是当书画裱件卷起时,包在外层的色绢、宋锦或绫、仿绫纸、色宣等。它的作用是保护书画裱件在卷起成轴后不易损坏和污染,同时使裱件的外部装饰更加精美和高雅。
废肩则是贴在包首边上用于上墙时打浆口的绫绢长条。这些小件镶料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书画作品。
三、配辅料
辅料是对书画装裱起着辅助作用的小件镶料,如画签、搭杆、惊燕等。这些辅料都需在覆背过程中贴于裱件局部位置。
画签是贴于书画背面包首靠近杆处的签条,用于标记画作者、收藏者姓名或书画名称。搭杆贴在立轴背面地头夹口两侧边沿处,用于增强地杆夹口处的拉力和牢度。惊燕的下料采用与天地头镶料有所区别的绫绢,它的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覆背过程中,需要注意浆水的干湿要适度,纸与纸的接缝要宽窄一致,合纸的边口应尽量对齐等问题。为了确保书画作品的安全和美观,还需要注意避免潮湿天气以及选择合适颜色的包首和辅料。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确保覆背工作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