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杨树黄叶子是什么原因

杨树黄叶子是什么原因

初秋遇见朱先生

我是大众日报的记者逄春阶,近日在网上购买了朱先生的两本书,寄给了在福建日报社工作的文友黄燕老师,请她帮忙请朱先生签名。巧合的是,8月16日我在北京参加会议时,竟然在名单上看到了朱先生的名字。喜出望外的我于8月17日晚,在友谊宾馆的迎宾楼有幸见到了朱先生。

朱先生容貌儒雅,给人一种从容淡然的感觉。在交谈中,他漫不经心地谈起了书法、写作和生活,让我如沐春风。他提到自己的写作起点是在1995年,之前的时间主要用于练笔。他对写作的态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注重锤炼文字,强调文章的规矩和出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先生至今仍然坚持手写书稿,每一本书都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现在很少有人有手稿了,他笑笑,认为这是手工的、不马虎的、讲究的。

在交谈中,我提到了朱先生刚刚发表的散文《过手》。朱先生表示,他是有了感想就写,非常随意。他谈到了“手作”一词,让人想到无数大手。他强调手工的精粗之分,比如老纸、老墨的制作,有的手可以称为巧手,有的则是生手、笨手。不同的手感会造就物品的差异。

朱先生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留校后也教授这门学科,后来转向书法教学。他认为书法与生活密切相关,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磨炼。有些书画家因为追求名利而急于求成,其实是有害无益的。他表示自己的心态是越写越平淡,年轻时写得有棱有角,现在则更加平和。这种心态也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

朱先生不会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他认为这些工具只是用来扫码和健康码等实用功能。他认为当代作家中真正懂得书法的不多,他们往往借着自己的名气随意创作。真正的书法需要下功夫临帖。他强调自己每天都在临帖吸收营养,而不是整天创作。

朱先生去过山东的邹城看摩崖石刻,对那里的文化历史很感兴趣。我们也提到了宾馆院内的杨树,我对这些粗可两搂的初秋杨树叶子印象深刻。最后我们得知朱先生属蛇,比我大了一旬。他是个幸运的人,把爱好变成了职业。

聆听朱先生的谈话不足一小时,却让我受益匪浅。他邀请我去他那里喝酒串儿摆上时我十分犹豫去还是不去呢?但最后我还是庆幸能遇见这位淡然的文学大家。对于他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成就我非常钦佩!我也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供我们学习借鉴和欣赏!


杨树黄叶子是什么原因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