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人驾驶同一辆车,随着行驶公里数的增加,车况之间的差异会逐渐显现。有的车辆在行驶了十万公里后,依然运行平稳如新,而有的车辆则会出现动力衰退、异响频发、油耗上升等状况,仿佛变成了一辆旧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除了保养的差异,还与每位车主的驾驶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早晨第一次启动车辆时,有三件事情需要特别注意,以防车辆过早损坏。
第一件事是避免启动后立即猛踩油门。有些车主在启动车辆后,为了快速让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会选择立刻轰油门。这种做法实际上对发动机伤害很大。在冷启动时,发动机内部的机油还处于粘稠状态,各部件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油膜润滑。此时若猛踩油门,会导致发动机转速瞬间上升,部件间摩擦力急剧增大,加剧、曲轴等部件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突然的高转速还会使燃油无法充分燃烧,产生积碳,进一步影响发动机性能,导致油耗增加、动力下降等问题。
第二件事是不要在不热车的情况下直接快速行驶。与猛踩油门相似,部分车主在启动车辆后,不等发动机预热就直接加速行驶。这种行为会使发动机在冷车状态下承受较大负荷,导致过度磨损。因为经过一夜的停放,机油都流回了油底壳,打火后需要机油泵将机油打上来润滑发动机各部件,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三五秒钟。在这段时间内,发动机的磨损处于最大状态。即使机油润位后,由于各部件的配合间隙过大以及机油流动性不足,磨损依然会比正常温度高时大很多。冷车状态下快速行驶还会导致轮胎温度低,橡胶弹性和摩擦力不足,制动距离变长,影响行车安全。建议车主在启动车辆后先预热30秒至一分钟,再以中低车速行驶一段距离,让发动机水温逐渐升高,各部件得到充分润滑和预热后再加速行驶。
第三件事是在启动车辆前进行绕车检查。早上着急上班时,很多人会直接上车打火开车,忽略了车辆周围及自身状况的检查。经过一夜的停放,车辆周围和自身可能出现多种变化。例如发动机或油箱可能漏油、轮胎没气或车辆被撞击等异常情况。如果不进行检查就直接上车行驶,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发动机因漏油导致机油不足,会加剧磨损甚至报废。轮胎没气继续行驶则会导致轮胎报废,同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在上车前应该花费几秒钟时间绕车一周检查车辆状况,确认无异常后再上车行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