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1月20日至22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标志着大寒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象征着四时的结束和新春的伊始。实际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寒气之逆极,故谓之大寒。”这时,寒潮频繁南下,是我国部分地区的最冷时期,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虽然近代气象观测记录显示,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可能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时节,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约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这一时期的农活相对较少,北方地区的人们多忙于积肥堆肥,为春季耕作做准备,同时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则继续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广东岭南地区还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此时作物收割完毕,平时难以发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成为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
大寒也是观察来年气候的重要时刻。人们根据大寒天气的变化来预测来年的雨水和粮食丰歉情况,以便及早安排农事。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华南地区的降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大寒节气也包含了丰富的习俗。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等,因为春节即将来临。还有尾牙祭、买芝麻秸、祭灶等传统习俗。大寒期间正值“三九”严寒,北方民间有“画图数九”的习惯,以此来度过严冬。
在养生方面,大寒是公认的进补好时节。人们应注重御寒保暖、早睡早起、劳逸结合。饮食上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多吃苦味食物以助心阳。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味甘的蔬菜。
在文学方面,大寒也是诗人墨客喜爱的题材。陆游的《大寒》一诗中描述了他在大寒时期的生活情景:“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仍然坚守读书学习的心态,“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他认为只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追求学问,才能有所成就。
大寒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亦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节,人们除了遵循传统的习俗外,还应注意养生保健康复。大寒也是文学和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和创作热情。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近,让我们一起期待新生和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