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帮助亲戚家选购电视,从价格从两千多元到一万多元的各种型号中挑选,我深刻体会到了“便宜没好货”这个道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往往认为电视的功能大同小异,价格高的电视就是交了所谓的“智商税”,但真正放在一起对比时,差异之大令人惊讶。
首先看外观,两千多元的电视摆在客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笨重”——边框宽得可以放置茶杯,屏幕四周的黑边就像早期手机的大下巴一样,看起来非常不精致。而一万多元的电视则完全不同,窄边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屏占比高得仿佛整面墙都抠出了一块屏幕,挂在墙上就像一件艺术品,看着就让人舒服。
再来看屏幕表现。两千多元的电视号称是4K画质,但画面总是给人一种“发虚”的感觉。夜晚场景里,黑暗部分泛着蓝光,像蒙了一层灰尘;人物肤色要么过于苍白,要么过润,总是不太正常。而一万多元的电视,黑场表现真正做到了纯黑,亮的部分虽然刺眼但不会让人晃眼。观看电影时,连雪山的雪粒反光都能清晰可见,动态画面没有拖影,观看球赛时更是让人感觉爽利。
音质方面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两千多元的电视声音就像从小喇叭里冒出来的一样,人声和背景音混在一起,调大音量还会出现破音。而一万多元的电视开启环绕声模式后,声音效果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观看动作片时,从左到右飞过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连远处的雷声都有层次感,真的有一种在电影院的感觉。
系统体验方面更是天差地别。两千多元的电视开机先播放30秒广告,点一个应用要等两秒,装了几个常用软件就会卡顿得厉害。我亲戚家的老爷子看个新闻总是抱怨电视反应慢。而一万多元的电视开机就能迅速进入主界面,操作起来像手机一样丝滑,应用分类清晰,收费项目也标注得清清楚楚,让人省心使用。
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必须花大价钱购买一万多元的电视。如果预算有限,挑选电视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参数:避免选择“RGBW”屏、内存至少4GB起步、处理器选择四核等。如果预算允许,加钱买Mini LED或OLED屏的电视,画质提升会更加显著。
电视是家里用好几年的大件,贵一点的电视确实在材质和技术上更加出色。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花点钱买个更好的体验;如果预算紧张,只要盯紧关键参数,也能挑选到性价比高的电视。毕竟,回家躺在沙发上,能清晰、明了地观看电视节目,这钱才算花得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