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商场、去机场或火车站,上下楼层总是不可避免。如今,楼层标识不再单一,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字母与数字混搭,让原本简单的“上下楼”变成了一场类似“解密”的挑战。
以东方新天地商场为例,它采用UG、LG、P3等方式命名楼层。
现象一:停车场楼层藏“M层”
今年五一假期,小鸣来到大兴机场,打算通过网约车软件叫车。在软件定位到的“P1停车楼1M夹层”上车点,他费了半天劲才找到司机。原来,司机停车的位置不是一层,而是1M层。小鸣不解地发现,大兴机场停车楼共分为四层,其中B1层是长时间停车区,1层和2层是普通计时停车区,而1M层则是网约车上车区。类似的情况在北京南站地下停车场也有发生,那里的停车场分为东、西两个停车场,通往M夹层的楼道位置较为隐秘,常常让接站的司机和旅客迷路。
现象二:商场写字楼成“楼层迷宫”
除了交通枢纽,许多商场和写字楼的楼层命名也各不相同,让顾客难以找到目标楼层,甚至有的商场连大门都难寻。王女士曾到东方新天地商场,从停车场电梯上楼却找不到商场。原来,不同的电梯通往不同的楼层,她所搭乘的电梯只到写字楼。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她找到了扶梯,下了一层却还在同一楼层。后来才发现,原来连接地面的楼层是UG层,即商场首层。而地下一层被称为LG层,即商场地铁层。停车场虽然也是按楼层命名,但却被称为P1、P2和P3。
现象三:商场同一楼层双重命名
记者发现,商场内部也存在楼层命名的双重标准。在东大桥路口的THE BOX朝外商场,连通地面的楼层被命名为“G层”,而一家跨越三层的书店则采用1层、2层、3层的命名方式。类似的情况在北京超极合生汇商场也有发生,商场内各处楼层指示牌使用LG0、LG1、LG2等命名方式,但升降电梯按钮上却写着M、B1、B2。这让顾客们感到困惑不已。
解读:五花八门的楼层名含义
在这些复杂的楼层命名方式中,常见的字母有L、F、B、LG、UG、P和M等。其中L和F代表地上楼层,L是Level的缩写,F是Floor的缩写。B表示地下室,是Basement的缩写。LG代表地下楼层,是Lower Ground的意思。UG代表地上楼层,是Upper Ground的意思。P代表停车场,是Park的缩写。而M则代表夹层,是Mezzanine的缩写。
建议:制定本土化楼层命名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