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昆明出发,乘坐四十五分钟的内陆航班,即可抵达海拔二千四百米的丽江古城。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住着二十几万纳西族人。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字,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们的音乐,被称为“纳西古乐”。
丽江古城的街道旁,雪山融水清澈流淌。如果古装影视剧来此地拍摄,几乎无需修饰,便能捕捉到数千个绝佳的拍摄角度。建筑物的层次分明,从城墙到远山,每一景都充满秀丽。整个古城没有围墙,彰显了纳西族人对和平的热爱。
在这里,一个活的名胜是一位名叫宣科的音乐家。他带领一群演奏者登上小舞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排的美髯公们,每一位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宣科先生自我介绍道:“我今年七十一岁,但看起来只有四十岁。”听众们纷纷附和。
宣科先生身材瘦小,戴着与脸型不称的大框眼镜,头发乌黑,额前已秃。他将后部的头发梳理向前,更是让人难以猜测他的年龄。他笑着说道:“喜欢音乐的人,永远年轻,尤其是喜欢古雅音乐的人。”
接着,宣科先生讲述了纳西音乐的渊源:“纳西族有如此优秀的音乐,完全得益于我们的女性。她们承担着耕田、背负重物的劳作,以表达对我们的爱。正是她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有闲暇享受音乐,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纳西族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红色背心搭配白裙子,上衣交叉绑着象征勤劳的。演奏开始时,乐器包括速古笃(一种波斯诗琴)、十面云锣、曲项琵琶三弦等,旋律威严深沉,时而柔和,时而宏伟,仿佛能震动整个房屋。小姑娘们以铃声唱出《浪淘沙》的歌词,令人陶醉其中。
宣科先生在演奏间隙分享道:“我们的乐队被邀请到欧洲各国演出,他们称赞这是未受污染的音乐。丽江已被联合国指定为自然保护区,吸引了许多文化游客前来。”
宣科先生的国际化背景也十分令人钦佩。他的父亲是一位传教士,精通多国语言,从小培养他的语言能力。他本人的论文《音乐的始源》受到西方学者重视,曾赴牛津大学讲学。
宣科先生继续分享道:“我并不觉得自己伟大。真正伟大的是我们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音乐人。在丽一次七点二级大中,他能在黑暗中找到笛子并立即演奏,安抚人心。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伟大。”他的故事,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纳西族人的坚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