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溢美之词褒义还是贬义

溢美之词褒义还是贬义

测试结果中的溢美之词如同照进我们内心的阳光,映照出我们心中的理想自我

微信朋友圈时常被各种小测试刷屏,比如“人生小测试”、“性格分析”等等。这些测试虽然只是供我们娱乐的,但它们背后却反映了我们年轻网民的情感和情绪表达,是我们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对话。

在这个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我们展示自我的“电子名片”。正如社会学家戈夫曼所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表演者。虽然年轻网民们在朋友圈中追求一种“佛系”的生活方式,但实际上他们都渴望分享和展示自己。很少有人会在朋友圈中直接夸耀自己,这时候小测试就成了一个绝佳的分享方式。它通过满足我们的“表演心理”,让我们在分享测试结果的也在塑造自我形象。

这些测试之所以能让我们产生分享的冲动并达成刷屏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总是夸奖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好听的话,更容易接受对自己正面的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积极偏向。当我们做这些测试时,测试结果通常都是一些积极的词汇,比如“独立自由”、“思维敏捷”等等。它们不仅强调我们的独特性,比如“这种人格组合只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几”,还满足了我们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这些溢美之词如同照进我们内心的阳光,映照出我们心中的理想自我。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努力构建和展示的,正是那个理想的自我。我们享受在朋友圈分享这些测试结果,因为我们从中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被认同的感觉以及虚荣心的满足。

我们是否忽视了那个真实的自我呢?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阴影”部分,也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一面,是否已经被我们刻意掩盖了呢?当我们不断追求被点赞和评论的满足感时,我们是否也感到了心里的空虚?当我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时,我们是否失去了真实的一面?我们必须意识到,承认并接受自己的阴影部分,直面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内心世界,才是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应该坚持的不变法则。真实的自己,可能更招人喜欢,不是吗?

我们应该警惕那些只供娱乐的小测试,不要被它们所迷惑。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真正的幸福。

文/XXX(此处为虚构名字)。


溢美之词褒义还是贬义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