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常常抱怨,基层群众的意见难以收集,因为“错误意见”层出不穷,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还让人倍感困扰。(网 6月7日)
现如今,深入到基层工作已成为常态,如走访入户了解民情、征求民众意见等,这不仅改善了的工作态度,也使群众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有些群众所提的意见在收集者眼中却并不理想,甚至被视为“错误意见”,这让部分感到沟通困难,他们抱怨这仅仅是增加了工作量而已,开始怀疑征求群众意见是否真的有必要。
群众是和工作的根基,他们参与治理事务,对和的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最深刻的发言权。征集群众意见是为了让群众参与制定、行使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科学决策和,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所谓的“错误意见”,其实也是群众参与、思考的产物,是他们行使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图省事而轻视之,否则会打击群众的积极性。
实际上,“错误意见”并非完全错误,其中也可能包含有价值的观点。由于和群众站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自然会有所差异。需要放段,不要过于坚持己见,片面否定群众意见。相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用群众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真正理解群众的意愿,以完善施政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退一步讲,即使能够一眼识别出“错误意见”的错误之处,也不能将责任归咎于群众。我们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有些在征求意见时并不认真,他们只重视形式,不注重聆听群众的心声,不耐心解释背景,也不注重沟通和引导,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群众会提出“错误意见”。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做法,会让群众感到困惑,自然也就不会有深入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形式”的一种表现,也是“不作为”的变相形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收集群众意见是工作的指南,是作风的反映,也是衡量干群关系的尺度。应该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及时澄清群众的误解。只有持这种态度,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建议。(杨元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