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规定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规定

换工作并非小事,但如何离开原单位却是一件大事。许多劳动者可能不以为意,认为仅仅是在不同的地作而已,离职过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事实上,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不仅仅是找到下一份工作时离职的影响,单从赔偿金和工资结算两个方面,差异就非常大。

我们来深入探讨下不同解除劳动合同形式下,工资与赔偿金的差异。辞退、离职和自动离职之间的差别巨大,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你的收入大幅减少,特别是老员工需要特别注意。

1. 辞退

辞退是用人单位提出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在结算员工最后一个月工资时,必须足额支付,按照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关于赔偿金,如果是因为员工多次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损害单位利益而被辞退,单位无需支付赔偿金;但如果是因为单位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辞退,则需要支付经济赔偿。赔偿标准通常为:员工每工作满一年即支付一个月的员工本人工资作为赔偿。

2. 辞职

辞职是劳动者基于自愿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劳动者只需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即可辞职;转正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劳动者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递交辞职信。劳动者自行辞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赔偿金。但如果劳动者的辞职并非完全基于个人意愿,例如因单位调岗降薪、未按劳动合同提供相关条件等原因导致的离职,经查实后,用人单位应按照辞退的赔偿标准支付劳动者解约赔偿。

3. 自动离职

自动离职是指在单位没有明显违法行为时,劳动者既不提前30日提交辞职信,也不进行工作交接就擅自离职。对于自动离职的员工,单位可以按旷工处理。按照《劳动法》规定,单位可以对旷工达到一定天数的员工予以除名处理,并只需告知员工本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自动离职看起来似乎很自由,但实际上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这种方式不仅无法获得赔偿金,还可能会因旷工罚款和给单位带来的损失赔偿而连基本工资都拿不到。

劳动者对待离职应持慎重态度。离职涉及众多程序和手续,如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社保关系交接等。未完成这些手续可能导致社保停缴,直接影响养老金和医保报销,对劳动者造成损失。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规定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