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我带着女儿小雅坐在飞往国外的飞机上,她坐在靠窗的位置。在飞机起飞平稳后,她从书包里拿出了作业本,开始认真地写作业。看着她专注的样子,我内心既欣慰又感慨。这孩子如此懂事,知道珍惜时间。
旁边座位上的一个外国阿姨看到了这一幕,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夸赞道:“哇,小姑娘真用功!”在她夸赞之后,用带着一丝疑虑的英语低声道:“不过……她会看向窗外吗?”听到这句话,我陷入了深思。
旅行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们欣赏更大的世界,可小雅却仍埋头于课本之中。窗外的阿尔卑斯山脉披着晚霞的美景,我虽欣赏,但心不在焉。长达2800公里的航程中,这个只有9岁的小雅始终保持着低头的姿态。外国阿姨的那句话如同一针惊醒,刺痛了我心中深藏的焦虑。
我想起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一句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前就要像儿童。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就早熟的果实,既不也不甜美。”小雅今年刚上三年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了保持她的优势,我给她报了很多课外班,甚至旅行途中也要见缝插针写作业。不知何时起,那个曾经爱听我讲童话故事的小女孩,变得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的“机器”。
我开始反思:难道是我错了吗?难道我一直拼命推动她向前跑,却忘记了关心她真正的喜好和兴趣?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驱动力和兴趣的关键所在。我开始尝试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好奇时间”,让她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
现在回想起来,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别人设定的标准里拼命奔跑,而是守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唤醒他们内心的驱动力。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创造探索的环境、耐心等待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世界、保护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们要相信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他们会在自己的节奏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律、独立的小大人。我们要做的不是孩子学习我们眼中的好东西,而是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自由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也是我们引导他们走向未来的重要指南。我们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走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