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时节,桂中大地桑海翻涌,绿意盎然。在广西的来宾市忻城县,有着“桑蚕之乡”的美誉。这里拥有大约26万亩的桑园,超过七成的农户依靠种桑养蚕为生。如今,随着青年的回归、科技的加持和广东的帮扶,忻城的桑蚕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忻城之所以被誉为“桑蚕之乡”,源于其丰富的种桑养蚕历史、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作为全国桑蚕第二大县,忻城县的桑园遍布境内,其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为种桑养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期以来,忻城县的桑蚕产业效益因分散经营和技术落后而难以突破。但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忻城县的桑蚕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红渡镇600亩的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正在高效地为连片的桑树进行喷灌作业。
“我们采用先进的‘宽窄行’种植法,配合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不仅提高了桑叶产量,还减少了病虫害。”忻城县红渡红创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韦建学说。现代化的蚕房和自动化设备也让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粤桂两地的携手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忻城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广东的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组团式”帮扶忻城,大力扶持桑蚕业,共同打造茧丝绸产业集群。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依托忻城县及周边县市资源优势,推动桑蚕丝绸产业全链条发展,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忻城县的茧丝绸产业已经从简单的蚕茧养殖延伸到了丝绸加工、印染加工、服装成衣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韦建学表示,其公司以“种养分离”为核心,让农户参与其中不同环节,形成“土地变资产、桑农变工人”的利益联合机制。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青年的回归,忻城县的茧丝绸产业正在从“桑蚕大县”向“桑蚕强县”转变,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新丝路”。像韦建学这样的创业者,不仅为家乡找到了桑蚕产业的出路,也为自己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创业成就感。
如今,忻城县的茧丝绸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随着科技的支持和广东的帮扶,这片古老的桑海正在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桑蚕之乡”正在新时代实现“破茧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