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夏至之日,天地万物盛放至极,太阳照耀至北回归线,白昼长、夜晚短。我国传统文化中,夏至备受重视,被视作良辰吉日。历史上多个朝代都会在夏至日放假三天,让百官与亲人团聚,这一假期也被称为“歇夏”。冬至吃饺子,端午吃粽子,那么“歇夏”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夏至日必备美食
第一样:夏至面。在北方地区,夏至时节有吃面的习俗。这里的面指的是过水凉面,消暑开胃,令人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也能享受健康美味的主食。
第二样:馄饨。南北方夏至习俗不同,南方则偏爱馄饨。民间传说夏至吃馄饨可防痱子,且因馄饨煮时三热三冷,象征游泳时不会溺水。
第三样:夏至饼。夏至饼是祭祀祖先的用品,祭祀结束后人们会分享食用,沾祖先福气。以艾草、麦粉、豆沙等为原料制作而成,香甜可口。
夏至日的禁忌
第一样:避免生冷食物。夏至时节,昼长夜短,对于老年人、孩子及身体虚弱的人而言,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加重体内湿气,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第二样:勿用冷水洗浴。虽然天气炎热,但用冷水洗澡易使寒气侵入体内,影响阳气的生发。
第三样:夜卧时避免贪凉。在夏至之夜,避免长时间吹冷风,以免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夏至日的传统活动
第一件:庆丰收,祭祖先。六月是水稻和小麦的收割季节,人们会庆祝丰收并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丰收。
第二件:称体重。在一些地区,人们夏至称体重可以带来好运。称体重前需遵守一些规矩,如注意日常起居、忌说不吉利的话等。
第三件:互赠礼物。古代妇女在夏至日会互赠扇子、脂粉等礼物,以躲避暑气和三伏天。扇子和脂粉都有讲究,扇子可以扇风降温,脂粉可预防痱子。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后,日照时间增加,气温受地面热气影响强烈,午后至傍晚容易有雷阵雨。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智慧不容忽视,许多夏至的习俗仍值得我们遵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遵循传统,感受夏日的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