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准备购买新车时,在配置表中经常会看到供油方式有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两种选项。那么,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
无论是哪种供油方式,其核心都是喷油嘴为发动机提供燃油。而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的主要区别在于喷油嘴的位置和工作原理。
多点电喷,也称为歧管,主要应用在自然吸气发动机上。它的喷油嘴安装在发动机的外部,进气歧管内部。在进气过程中,喷油嘴的雾化燃油在进气歧管内与空气混合。由于燃油需要在进入气缸前走一段距离,因此动力响应相对较慢。由于混合气不能完全被吸入气缸,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的空燃比不够精确,从而影响动力和燃油经济性。虽然这种方式的响应较慢、燃油经济性稍差,但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维护起来也相对容易。由于喷油嘴能够冲刷进气门的背面,因此喷油嘴部位的积碳相对较少。但需要注意的是,进气门背面可能会产生积碳。由于喷油嘴位于气缸外部,不易堵塞,使用寿命更长。
缸内直喷则直接将喷油嘴安装在气缸内,多见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发动机的吸气冲程中,它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喷油更精准,燃油效率更高,动力响应更快,更省油。但由于喷油嘴长期处于气缸内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容易产生积碳并堵塞喷油嘴。与多点电喷相比,缸内直喷的进气门背面没有喷油嘴的冲刷,因此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积碳。
有些人认为跑高速可以清理积碳。对于多点电喷来说,确实在高速运行时,由于喷油量增加,可以有效地清理进气门的积碳。但对于缸内直喷发动机而言,仅仅通过高速运行是无法有效清理积碳的。对于燃油车来说,定期清除积碳是一项必要的养护措施。与其为了清理积碳而去跑高速,不如在油箱中定期添加耐可力燃油系统清洗剂,这样可以在行驶中轻松养车,更有效地保护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