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是一个充满“韵味”的王朝。之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明朝的皇帝各具特色,还因为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诸如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等人,都是明朝璀璨的文化星空中的璀璨之星。
这些文人雅士不仅丰富了明朝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的历史观景台将为您讲述一位明朝文人,他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未留下太多著作,却留下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后来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在江苏省无锡市的东路苏家弄内,有一处名胜古迹——东林书院。这座书院最早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曾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讲学之地。因种种原因,书院最终被废弃。
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一位名叫顾宪成的文人重新修复了这座书院,并在此讲学。从此,东林书院开始逐渐人气,成为江南一带著名的书院。顾宪成在东林书院不仅讲学,还常常批评朝政,衡量人物。他倡导的“读书、讲学、”理念,得到了许多文人学者的响应,逐渐形成历史上有名的“东林”。
在东林书院内,珍藏着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短短22个字,情景交融,深刻表达了作者的之情,富有诗意和深意。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巧妙地使用了叠字,“声声”、“事事”的重复使用,使得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听到朗朗读书声。
虽然顾宪成及其所代表的东林在明熹宗时期遭遇了大太监魏忠贤的排挤和,但这副对联却流传了下来,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回想起我们的童年时光,许多同学的课桌上都刻有这副对联,它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时光荏苒,虽然已经过了几十年,但每当想起这副对联,仍然能够唤起我们对儿时读书的美好回忆。
朋友,你小时候是否也对这副对联有着深刻的印象呢?欢迎留言讨论,更多历史记忆,敬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历史观景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