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掘沟和沿途各村店考证
掘沟,是公元838年日本遣唐僧圆仁由长江北岸入唐的记录,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详细记录了从掘港出发,到达如皋镇的过程。
掘沟,因圆仁的记录而知名。关于其名称和位置,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通过圆仁的行记和现有的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推测掘沟是当时的运盐河,可能名为掘港,也即是一条小河。关于掘沟的走向,根据行记中的描述和现在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应该是一条直线向前,稍有波动也是以这条直线为中心。
一、关于掘沟的考证
根据掘沟“直流无曲”的特点、水牛前进的速度以及现在掘港到如皋镇的实际距离,可以推测圆仁一行是呈直线前进的。关于掘港是否就是掘沟的问题,结合当地方言和河道的称呼习惯,有可能最初记录为掘港,后来传抄时改为掘沟。然而这一变化是否属实,尚需更多史料佐证。
二、行记中沿途村店的地理位置探索
根据圆仁的行记和现有的地理知识,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掘沟沿途各村店的位置:
1. 掘港:出发地应在现在的国清寺遗址。
2. 郭补村:应该位于今马塘镇北首。
3. 始见农作物地点:在郭补村向前进10里处,位于古长江北夹江南岸(古长洲泽右边缘)。
4. 临河仓铺:大置在今景安乡。
5. 赤岸村:位于今丁所和雪岸交接的季庄村附近,紧邻古长江北夹江北江岸。
6. 如皋院:位于施庄村附近。
7. 如皋镇:今海安火车站南首的栟茶运河位置。
这些位置的推测是基于现有资料和考证,尚需要进一步的历史研究和实地考察来验证。
三、行记中的其他细节解读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和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和考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