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在乡村长大的我来说,童年时的中秋节是美丽而温馨的。那时候,大地被金秋的色彩渲染,野果、月饼和鸡肉等美食应有尽有。但大人们却忙于“三秋”的大忙之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中秋节。
回忆起童年的那个秋天,阳光和煦,秋风轻柔,大地被金黄的色彩铺满。随着中秋节的到来,田野里的棉花吐白,高粱红弯了腰,玉米长势旺盛,各种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香甜气息。秋风凉爽,河水清澈,虽然不能再像夏天一样沐浴阳光,但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玩耍,捉迷藏、打坷垃仗,采摘野果和甜秫秸吃,那种酸甜的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俗话说得好:“夏收忙一场,‘三秋’忙断肠。”中秋节正是秋收秋种的繁忙时期,既要收获成熟的庄稼,又要把麦子种到地里。家家户户的场院里堆满了玉米,庄稼秸秆也堆满了房前屋后。
田间和通往村庄的路上,满载庄稼的车辆在金黄的海洋中缓缓游动,像一座座山包。大小车辆满载棉花和玉米棒来回奔波。乡亲们白天在田里劳作,夜晚也不舍得休息。
仲秋之夜,月光皎洁,秋虫唧唧。农家院子里,一家人围着一大堆玉米扒皮,月光下,人们的手飞快地扒着皮儿,一边聊天一边工作。乡亲们在收音机的陪伴下,聊着天、扒着玉米皮。月亮渐渐西斜,人们继续工作,直到玉米全部挂满树梢。
农谚说:“眼是孬种手是好汉。”看着繁重的农活,人们勤劳的双手总是能解决问题。田野里的庄稼很快被收割干净,大地展现出宽广的黄褐色胸膛。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在原野里奔跑、捉蛐蛐、逮蚂蚱、采野果。大人们忙着农活,没空管我们,我们这群“野”孩子却像田野里的蒿草一样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