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子县文庙保存的青石墓志,是一套完整的墓志,包括墓志盖和墓志底。墓志盖宽58厘米、高17厘米,墓志底宽58厘米、高20厘米。这套墓志的铭文,竟然是由当时的清源王朱幼㘧(别号懒云)亲自书写的。铭文记载了墓主人阮勤的一生。
阮勤,字必成,祖籍(今越南)。明永乐三年(1405),他的父亲阮河投靠明军总指挥张辅,帮助平叛,成功后为云屯县典史。宣德初,人黎利反叛,阮河预感到黎利即将复国,于是带领家人离开来到京师北京。明宣宗朱瞻基感动于他的诚心,改封他为山西潞州长子县典史。阮勤因此继承了父亲的职务。
阮勤在景泰元年(1450)中举,后在景泰二年(1451)成为贡士,最终在景泰五年(1454)成为进士。他的仕途顺利,历任南京大理寺左评事、右评事,浙江台州知府等职。他在任期间表现出色,政绩卓著,受到的赏识和提拔。
阮勤不仅在上有卓越的表现,他的家族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被追封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的妻子是沈阳卫指挥周叔霖的女儿,为淑人。他的两个儿子和孙子也有着优秀的成就。
墓志铭文高度概括了阮勤的家族背景以及他本人的生平经历。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阮氏家族从迁移到长子的原因;二是阮勤的家族成员情况;三是阮勤一生的经历以及所取得的政绩;四是对阮勤的哀悼和赞美。
值得一提的是,清源王朱幼㘧作为身份高贵的王爷,为何会为大臣写墓志铭呢?原来,朱幼㘧是第二代沈王朱佶焞的嫡三子,他的封号是清源王,级别是郡王。明朝的藩王规定,各个王爷不参与政务和百姓管理,不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但可以世袭罔替。朱幼㘧作为一位知识渊博、著作颇丰的文人,与当时的潞州知州马暾是好友。马暾主持编纂的《潞州志》中收录了朱幼㘧的部分诗作。在好友马暾的请求下,朱幼㘧用其别号懒云为阮勤写下了这篇墓志铭。这体现了朱幼㘧放下了尊贵的王爷身份,以文友的身份完成了这件事情。《潞安府志》中关于朱幼㘧的记载也表明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擅长七律,作品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