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夏季的到来,风吹麦浪翻滚,一年一度的夏收季节已经拉开帷幕。收割机的轰鸣声响彻田野,丰收的序曲随之奏响。夏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其产量占据了全年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占据了绝对优势,超过九成。那么,我国的冬小麦主要产自哪里,何时开始收获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我国拥有四大小麦主产区,它们分别是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华北和海麦区以及西北麦区。
在西南麦区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冬小麦已经率先开始了收割工作。这一麦区的种植面积大约在1500万亩左右,虽然仅占全国的4.5%,但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紧接着,到了五月的下旬,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冬小麦将陆续成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等地。这一产区的种植面积大约为1817万亩左右,占到了全国的5.4%。这里的小麦品质优良,特别是弱筋小麦更是全国最优质的产品,被广泛用于制作蛋糕、饼干、馓子、蛋挞、酥皮点心等面食小吃。它们可是这些美食的重要原料来源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五月底六月初,华北和海麦区便进入了冬小麦的大规模收获季节。这个收获季将持续到六月中下旬,涉及的地区包括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而海平原作为我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麦区,其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据全国主导地位。仅五个主产省份(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就超过全国的70%,产量更是接近80%。这里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时间不仅为小麦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平坦的地势也有利于机械化的大规模作业。
至于西北麦区的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冬小麦的收割工作通常在六月底开始。
从南向北,我国冬小麦的收割期从五月中旬一直延续到七月初,确保今年3.4亿亩的冬小麦能够颗粒归仓。
而在七八月份,长城以北的春小麦也将陆续成熟收割。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是主要的春小麦产区。这些金黄的麦田勾勒出了丰收的画卷,也为粮食安全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