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近日了一场盛大的义卖活动,班号召孩子们带一些自己的旧物,比如书本、资料、玩偶、摆件等,共同为学校筹金。所有所得的金额都将交给学校的会。家长们也被建议为孩子准备一些零钱,以便孩子们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方便进行找零。
看到这个通知后,我回想起小学和初中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我和孩子一起在她的物品中挑选了一些新的手工艺品带到了学校。
我还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包包,里面装了大约三四十元的零钱。由于家里没有现金,这些零钱都是从孩子的存钱罐里拿的,面值不一,既有也有。
义卖活动当天,老师和家委会发了一些现场照片和视频到群里。我看到海报一个比一个精美,有的彩印、有的手绘,都高达一人多。各班的摊位上,还挂着四五米长的红色,上面写着各种小店、超市的名称。
展出的物品琳琅满目,从冬季耳套、围巾,到笔筒、超大玩偶、可活动书架、书本等应有尽有。但令我惊讶的是,这些东西大多都几乎是新的,包装盒未拆,标签齐全,有些玩偶甚至同款有十几个。这给我一种感觉,好像是从其他地方进货然后拿到学校来卖的。
我在照片和视频中寻找自家孩子带去的东西,却找了很久都没有看到。这时,我开始有些失落,怎么没提前想到买些更“体面”的东西给孩子带来呢?我担心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寒酸而不敢展示。同时我也担心,如果孩子想买这些东西却拿着手里的一两块零钱,会不会被其他人看不起或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