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八十年代的流行中,喇叭裤和新颖玩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小零食,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其中,一种名为“跳跳糖”的零食尤为引人注目。跳跳糖在嘴里,随着糖表面的融化,它会在发出噼里啪啦的轻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而在物领域,有一种与跳跳糖有着相似之处的神奇物,那就是泡腾片。泡腾片有维生素C泡腾片、阿司匹林泡腾片等不同类型。
我们必须牢记,泡腾片绝对不能像跳跳糖那样含在等待其溶解。因为泡腾片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泡腾崩解剂,其中包含有机酸和碳酸氢钠等化学物质。当泡腾片干燥时,这些成分不会立即发生反应。一旦与水接触,它们会迅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呈现泡腾状态。
如果直接将泡腾片放入,这些急剧产生的气体可能会迅速充斥食管,存在呼吸道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窒息。类似地,如果不等泡腾片完全溶解就服用,其释放气体的“威力”可能对造成伤害,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
跳跳糖产生气泡的原理与泡腾片类似,都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相比之下,泡腾片产生的气泡程度更为剧烈。跳跳糖是在热的糖浆中加入高压二氧化碳气体,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大部分气体逸散,剩余的小部分则分散在糖果小块中,因此气体的压力和产生程度相对较为温和,不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气体。
关于泡腾片的使用,专家提供了以下建议:
1. 泡腾片一般应使用100-150毫升的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待其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服用。
2. 不应让幼儿自行服用泡腾片。
3. 严禁直接口服或泡腾片,以避免窒息的危险。
4. 当液现不溶物、沉淀或絮状物时,不应服用。
(参考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谈“心”——关于心脏的医学、健康与生活方式》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