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搞定”那些让人头疼的“be done”结构,轻松掌握其中的用法!这里的“be done”通常指的是被动语态(be + 过去分词),它是英语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语法现象。理解并掌握它,确实能让你的英语表达更地道、更专业。
首先,被动语态最核心的用法就是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当我们要表达某事“被”谁做时,就需要用到它。最典型的结构就是“主语 + be动词(am/is/are/was/were/been)+ 过去分词”。例如,“The report was finished by the team.”(报告被团队完成了。)这里,“report”是动作“finish”的承受者,我们关注的是报告完成了,而不是谁完成的(虽然可以加上by the team来指明执行者,但也可以省略)。
其次,被动语态常常用在不知道或不必说明动作执行者的情况。比如,“The window was broken last night.”(窗户昨晚碎了。)我们可能不知道是谁打碎了窗户,或者根本不重要。
再者,它也用于正式或客观的语境中,尤其是在描述过程、规定、事实等时。比如,“This work must be done before Friday.”(这项工作必须在周五前完成。)这里的must表明一种要求或必要性。
此外,还有一些固定搭配和常用句型也用到被动语态,比如“be known for”(以……闻名)、“be famous for”(因……而著名)、“b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be surprised by”(对……感到惊讶)等等。
所以,要“搞定”被动语态,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核心功能——关注承受者,并记住它的基本结构。多观察例句,多练习造句,你会发现它并不可怕。掌握了被动语态,你就能更灵活地表达,让你的英语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