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今的乘用车市场中,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成为各大车企争相研究的重点。针对内燃机的供油方式,许多企业都投入了极大的研发力度。在低端车型中,主流的供油方式主要为多点电喷;而在中高端车型中,缸内直喷技术已广泛采用,部分高端车型更是结合了歧管和缸内直喷的混合模式。那么,究竟哪种供油方式更为优秀呢?接下来我们一同探讨。
我的观点是,相较于多点电喷,缸内直喷的供油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
从市场定价来看,售价超过10万元的车型多数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以1.5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为例,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通过缸内直喷技术,在最大扭矩和功率方面超越了大众和丰田使用多点电喷的发动机,表现出更为出色的性能。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缸内直喷技术近十年才在得到广泛普及。早期,这项技术在一汽大众的帕萨特B6(国内称迈腾)上得到应用,并作为卖点之一。与传统的多点电喷技术相比,缸内直喷能够更好地发挥发动机的性能,配合DSG双离合变速箱,使车辆拥有更低的油耗、更快的提速以及更强的马力。如今,车企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全面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如奇瑞的鲲鹏动力。
缸内直喷技术在燃油供给方面表现出色。其燃料的雾化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燃油。早期的缸内直喷发动机甚至需要加注更高标号的95号燃油,这是因为缸内直喷发动机配合涡轮增压技术,需要更高的空气压缩比,进而要求燃料具有更高的辛烷值和更好的抗爆性。
从主流车企的产品配置来看,高档次车型普遍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而入门级别对动力要求不高的车型则多采用多点电喷技术。以大众销量冠军朗逸为例,入门级别的朗逸新锐采用多点电喷技术,而高级别车型则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1.5T EA211发动机。这一点也足以说明缸内直喷技术在高性能车型中的普及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