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组照片让人深感震撼,它们捕捉了去年四月,在山西代县上高陵村,为77岁的张福青老人举办的葬礼上的瞬间。
当互联网上的家人看到这些照片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真的好感人。
在这位老人的院子里,他的生前事迹被密密麻麻地记录下来,写在院子的墙壁上。这些文字如同日记一般,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心情。
“每年杏花落时,我要打一次,立秋后再打一次毛虫。花落时疏果,保持四寸远的距离留一棵果实,这样果实会更大更甜。每年我都要剪一次树枝。”这是他的农事经验,也是他对生活的细心照料和期望。
他的心中还藏着许多朴素的愿望:“77岁的我,张福青能否去新疆喀什看看?希望两个儿子去那里定居,大展宏图,并吸引更多的乡亲一起去共同发展。”这些愿望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深期望。
在他的心事中,还隐藏着他对整个宇宙的疑问:“宇宙有多大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魏晋时期的大名士刘伶,他在醉酒后光着身子说:“我把宇宙当做我的房屋,把房子当做我的衣服。”这是一种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张福青老人的问题,如同刘伶的醉言,都是对宇宙的无尽好奇和探索。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尽管我们生活在,但我们依然会思考我们与头顶那片天空的联系,探索整个宇宙的奥秘。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共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所写:“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们在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既要仰望星空,想象宇宙的广袤无垠;也要脚踏实地,活在当下,去爱、去思念。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每一个人都是宇宙这首诗中的一个字,我们繁衍不息、彼此相爱,共同书写这首永不停歇的诗。当我们在这首诗中写下足够的句子时,我们就有可能读懂我们存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