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考】根据明代李贽所著《藏书名臣传肥义》记载,真正的忠诚之臣,其节操在艰难时刻方显,其忠诚在日常积累中显现。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迅速崛起,有了吞并秦国的雄心。为了集中力量扩张军事,他决定退位。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主动让位,自称为主父,立幼子赵何为国王,同时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国王任命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寇。赵章的内心并不满足,他渴望夺取。赵武灵王的退位决定,使得朝现了支持赵何和赵章的两派势力,形势紧张。
肥义,身为相国,成为了的焦点。太傅李兑预见到赵章的野心,担心肥义受到牵连,因此劝他暂时隐退,躲避这场权力。但肥义铭记主父的嘱托,坚决表示要忠诚于赵惠文王和主父,无论面临何种困境都不会改变。他引述古言:“真正的贞臣,难至而节见;真正的忠臣,累至而行明。”表明自己愿意承担重任,展现忠诚和节操。
李兑被肥义的决心所感动,但仍然提醒他注意风险。不久之后,叛乱爆发了。一天,赵惠文王设朝会见群臣,公子章也在场。赵武灵王看到长子赵章在弟弟面前谦卑,心生同情,曾考虑让兄弟二人同时称王,但未获大臣支持。
某日,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到沙丘游玩。晚上他们分别住在两座行宫。公子章和田不礼趁此机会企图刺杀赵惠文王。他们假传圣旨,企图骗赵惠文王出宫。肥义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他让赵惠文王留在宫中,自己冒险前往。最终,肥义死于田不礼的刀剑之下。
闻讯后,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和大臣李兑带兵赶来,双方发生激战。田不礼被杀,赵章逃至沙丘宫外求父王救援。赵武灵王心软,打开宫门接纳他。但公子成和李兑冲进宫中杀死赵章。他们担心被追究责任,所以继续围住宫殿。最终,赵武灵王在三个月后饿死在沙丘宫中。
这个故事被摘选自《邯郸成语》,展示了忠诚与背叛、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冲突和抉择。肥义的忠诚和决心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忠诚、坚守节操,并在困难时刻展现出真正的勇气和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