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上次我们展示的清洁面膜评测中的高能鼻头放大图,有些人表示看完食欲全无,但更多人表示好奇,甚至想参与挤出黑头的行列。
这次我们再次放大镜头,聚焦于四种典型的鼻子,并展示每个人的黑头情况,以更直观的方式为大家解释黑头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黑头呢?黑头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也被称为毛囊管型。它主要是由于毛囊内的皮脂、角质细胞与细菌等混合形成的栓状物堵塞毛孔,导致毛孔扩大,形成粗糙的表面。这种现象在鼻子及其周围区域尤为常见。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区:黑头与黑头粉刺是不同的。黑头不属于痤疮的皮损范畴,它不会发展为丘疹或炎症,也不会出现化脓现象;而黑头粉刺则是痤疮的一种特征性皮损。
黑头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1. 皮脂过于旺盛。T区是黑头的主要发生区域,这里富含皮脂腺,能大量皮脂,可能导致毛孔扩大和黑头产生。
2. 角质细胞无法正常代谢。这可能与皮脂流动性减弱、毛囊中的微生物产生生物膜有关,这些微生物会粘连角质细胞和油脂,形成黑头滞留在毛囊里。
3. 某些微生物过度增殖也是原因之一。比如棒状杆菌和马拉色菌等强烈嗜脂的微生物,以及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等都可能参与其中。
每个人的黑头都有其独特性。在2019年冰寒老师的《问题肌肤护理全书》中首次提出了根据黑头的性状和构成可分为四种亚型。这次我们通过实际拍摄展示了这四种不同的黑头表现方式:
1. 脂栓型:黑头呈现固体状态,部分突出孔洞可见,看起来较大,表面较光滑且含脂量高。
2. 脂丝型:黑头表现较软,皮肤看起来较为光滑,孔洞不明显。挤出的黑头呈丝状。
3. 毳毛型:黑头中夹带毛发,孔洞明显呈现黑色,夹出后毛中带有少许油脂。
4. 角栓型:黑头的顶部较硬,尾部较软,外表细长,油脂含量低,角质细胞含量高。
对于如何对付黑头,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单纯的去除并不能根治问题。去除黑头后,还需要后续的护理步骤来确保皮肤健康。根据黑头的不同类型,我们可以使用粉刺针、挤压棒、精密镊子等工具进行物理去除。对于毳毛型黑头,可以使用撕拉式面膜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虽然快速但可能对肌肤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建议寻找专业人士操作或自行操作时确保工具消毒并控制力度和次数。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相对安全的方法如使用油性产品轻轻来带出部分黑头。
在挑选护肤品时,可以关注一些经过证实有效的成分。改善黑头的起因也是关键。长期单纯的物理清理可能会导致黑头反复生长、毛孔扩大以及敏感等问题。日常的清洗和护理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战斗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细心地护理肌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