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许多人都计划着进行户外活动,比如踏青赏花、登山观海、海边逐浪等。外出活动虽好,但不可忽视的紫外线危害也正悄悄接近。随着紫外线的逐渐加强,防晒已经成为了美白的刚需,更是预防皮肤光老化、晒伤和色斑的关键步骤。那么如何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晒伤后如何进行科学急救?广州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师方锐华和主治医师思远为大家提供了防晒秘籍,帮助大家在假期中避免晒黑和皮肤受损。
关于防晒的通用法则,方锐华强调:“户外防晒应遵循高倍防护、及时补涂和温和清洁的原则。”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选择SPF50+、PA++++的防晒霜可以有效地抵挡98%以上的紫外线。对于特殊场景如高原、雪山等则需要SPF100+的高倍防晒,而海边或水上活动则需要选择防水型的防晒产品。补涂的频率也要根据活动的性质进行调整,动态活动如出汗或游泳时,需要立即补涂;静态活动如露营、钓鱼等,至少每两小时补涂一次。对于清洁方面,防水型防晒需要使用卸妆产品进行清洁,以避免毛孔堵塞;非防水型防晒则可以使用氨基酸洁面乳进行清洁。
对于敏感肌肤和儿童的防晒,医生提醒需要特别关注。敏感肌肤和儿童皮肤屏障较弱,因此应以硬防晒为主,优先选择物理型防晒霜。硬防晒工具包括宽檐帽、UPF50+的防晒衣、冰袖、遮阳伞等。对于防晒霜的选择,敏感肌肤可以选择纯物理防晒霜,成分以氧化锌或二氧化钛为主,不含有香精和酒精。对于儿童,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主要以衣物遮挡为主,禁用防晒霜;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物理防晒霜,但需避开眼周。晒后护理也非常重要,应立即冷敷舒缓,避免正午暴晒,即使在阴天也需要进行防护。
如果不幸晒伤,皮肤出现红肿、脱皮、刺痛等症状时,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医生特别提醒要遵循及时降温、抗炎保湿和科学修复的三步法则。晒伤后应立即使用冷水毛巾进行冷敷,避免直接冰敷以免造成刺激。随后温和地涂抹无香精的保湿霜、烧伤膏或生长因子以缓解皮肤的不适感。若红肿症状明显,可在短期内小面积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乳膏。同时要注意避免摩擦皮肤、覆盖伤口或撕扯脱皮等不当处理。避免使用凡士林等封闭皮肤的产品,这会影响皮肤的散热。若出现水疱、溃烂、或晒伤面积超过体表10%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对于晒后修复期间的护肤,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晒伤后不需要再进行护肤,让皮肤自行修复。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不同阶段的晒后修复需要不同的护理重点。初期以镇静舒缓为主,中期着重补水保湿,后期则可以进行美白抗氧化护理。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使用遮阳伞等防晒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还需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中添加富含维生素C、E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皮肤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