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的有形成分是指那些以固体、有形状态存在的物质。以前我们已经在微信文章中介绍过细胞、细菌真菌和管型等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中的另一种常见有形成分——结晶。
一提到结晶,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结石,确实,结晶与结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结晶,它又是如何与结石产生关联的呢?
一、结晶的种类及其临床意义
结晶是中的溶质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固体颗粒。根据其成分和性质,主要有生理性结晶和病理性结晶两大类。
1. 生理性结晶
生理性结晶是中的正常代谢产物,如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马尿酸结晶、磷酸盐类结晶等。这些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在某些条件下,如浓缩、酸碱度变化等,可能析出并沉淀。
2. 病理性结晶
病理性结晶是由于疾病或物引起的结晶,如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等。这些结晶的出现往往提示相应的疾病或物使用。
二、结晶与结石的关系
结晶是结石形成的前提。当中的成石成分超过其溶解度,形成晶核,并在促进因素的作用下生长、、滞留,最终形成结石。临床中,最常见的结石有草酸盐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
为了预防结石的形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加饮水量,每天至少1500ml;维持饮食平衡,避免某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和高血压是尿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结晶检验的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结晶检验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充分利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但不能完全依赖它,实验室应制定复检规则,避免漏检。
2. 注重形态学培训。当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提示有结晶时,检验人员应离心镜检,确定结晶的具体种类。有些结晶容易混淆,如草酸钙结晶与马尿酸结晶、磷酸铵镁结晶与磷酸钙结晶等,需要通过形态、折光性、加酸加碱或加热后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区分。
四、结晶检验的合理解释
如果病人检出病理性结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分析病因。生理性结晶与患者体质、饮食习惯以及遗传有关,一般无临床意义。如果中长期大量存在生理性结晶,也不应忽视,因为这可能是结石形成的先兆。物结晶的出现往往与长期服用某种物有关,如果有特殊需要,最好在申请单上注明用情况。同时对于中医体质学说认为泌尿结石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状况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和深入研究。通过了解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根据体质进行调养对泌尿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对于中的结晶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以确保我们的泌尿系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