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绘本系列之孙温绘版
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策略(邮票收藏版)
虎牢关一战的震撼瞬间(油画局部)任梦璋呈现
景阳冈的故事(课本内页资料照片)
【课本里的文学时代】
明清两代,小说成为时代的文学代表,这与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是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的见证。今天,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的常识。
尽管明清白话小说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被文人们私藏在书房之中,但在高雅的文化殿堂中仍然难以立足。直到晚清时期,主张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开始倡导“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希望通过小说来教育民众。稍后的鲁迅和胡适,都是在偶然读到这些白话小说时,发现了不同于四书五经的崭新世界,他们的少年时代因此受到了滋养。新文化运动或许也因此得以星火燎原。
张飞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三顾茅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这是《三国演义》中张飞的愤怒,为求贤若渴的刘备感到不平。再看武松的豪爽:“主人家,快拿酒来吃。”“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景阳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这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不顾警告痛快豪饮。尽管三国时期的张飞与北宋末年的武松相隔八百年的历史时空,但小说中的他们都有着豪爽的性格和直率的言语。在许多人心中,这正是北方汉子典型形象的写照。
而林黛玉的出场则带着江南女子的气质。她的形象描写让人仿佛听到吴侬软语,看到小桥流水。同样生动的还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以及孙悟空的灵动活跃。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只需通过他们讲几句话、做几个动作就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绣像本、插图本小说中的画像,还是改编为戏曲、影视剧后的造型,只要看到四大名著中知名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眉眼、体态、穿着,我们基本就能辨识出他们的身份。
《红楼梦》、《西游记》里充满了春天放风筝的乐趣,《水浒传》的故事与夏日炎热的天气紧密相连,《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则与秋冬的冷静氛围相辅相成。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虚构的,更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通过小说中的春夏秋冬、雨雪风霜等元素,我们不仅能看到故事的跌宕起伏,更能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故事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不仅在本土受到喜爱,在海外华人圈、汉字文化圈乃至世界各地也深受欢迎。通过这些故事,人们不仅能了解历史、了解人性,也能反观自我、感悟人生真谛——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