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龋齿,俗称烂牙、蛀牙,是口腔主要疾病之一,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导致的牙齿硬进行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牙齿会由色泽变化发展到形成实质损。龋齿的发病率高,分布广泛。
龋齿的病因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四联因素学说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
1. 细菌:是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产酸菌属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它们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产生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
2. 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其主导因素是食物和涎液。食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既是菌斑基质的形成原料,也是菌斑中细菌的能量来源。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有机械清洗、抑菌、抗酸和抗溶作用。
3. 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其形态、矿化程度和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
4. 时间:龋病的发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要1.5-2年的时间。
龋齿的症状包括询问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反应以及食物嵌塞和自发性痛。临床表现上,龋齿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龋坏的牙齿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龋坏程度临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个阶段。
治疗龋齿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治疗方法包括物治疗、银汞合金充填术、复合树脂充填术、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术、嵌体等。对于和儿童,龋齿的危害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龋齿要从孕期开始,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牙列不齐的发生。均衡营养,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常参加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应用各种氟化物制品也有防龋作用。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也是预防龋齿的重要原则之一。对于已经发生的龋齿,要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进行填充修复治疗。对于严重的龋齿并发症如牙髓病、根尖周病等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全身健康。对于儿童牙齿的早期丧失会影响消化功能以及颌骨的正常发育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检查方面,可以通过拍摄X线牙片来确定龋坏部位,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光纤维透照、电阻抗、超声波等技术提高龋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在鉴别方面,需要注意与牙齿感觉过敏症相鉴别。并发症方面,轻症的龋齿影响咀嚼功能而严重的则可能引起牙髓病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影响全身健康。因此一旦发现龋齿需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