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州风华悠悠古韵,万里大地载史册。熟悉诗词的朋友,皆知“九州”是的象征。
“神州”与“华夏”,亦指代,背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称谓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确切的历史根源。
说到“九州”,便不得不提大禹。相传大禹在平定水患后,为了方便,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同时铸造九鼎,作为调度九州的信物。“一言九鼎”等词汇便由此衍生。随后,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夏朝的土地辽阔,故“夏”字有广大之意。而“华夏”之名,则因夏朝土地之辽阔优美而得名,“华”意为美丽。自此,华夏成为的别称。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九州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影响仍如南飞大雁留下的痕迹,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以河北为例,此地乃战国时期的燕赵之地,因此得名“冀”。在《封神演义》中,冀州侯苏护之女妲己被商纣王赏识,虽苏护曾反对,但最终妥协。可见冀州之势力不可小觑。土地之辽阔往往决定势力之大小,冀州之地广人稠,国强民富。
两汉时期,冀州依旧存在。《三国演义》中记载袁绍占据冀州与曹操对抗。彼时的冀州势力强大,因此袁绍胜算较大。曹操虽只占据青州,但青州亦是九州之一。然而袁绍虽兵力雄厚,却优柔寡断,最终失败。
《三国演义》中还提及他州:陶谦的徐州、刘表的荆州、曹操赐予刘备的豫州牧等。徐州位于今天的江苏地区,因此江苏仍有徐州这座城市。而荆州则位于重庆、湖北一带。在古代,这片土地并不发达,直到秦朝建造都江堰后,才成为天府之国。夏朝时期,此地尚属荒芜之地。
再看与河北接壤的河南,简称“豫”,亦与豫州息息相关。在古代,这里曾是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和平年代,豫州发展迅猛;战乱时期,则首当其冲。曹操曾见到十室九空的景象,写下诗感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昔日的繁荣景观已被惨状替代。其余各州如兖州、扬州、梁州和雍州等亦各有特色。扬州是宋朝以后才崭露头角,之前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随着历史变迁,扬州逐渐崛起,成为江南地区的繁华之地。梁州的地理位置亦随宋朝与周边的争端而发生变化,成为祖国的边塞之地。陆游曾写诗表达戍守梁州的决心和对南宋的忧虑。
九州不仅是名字,更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和无数先人的情感。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如流星般一闪而过,有些人虽未留下名字,却以知识分子的风骨传承着横渠四句的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股精神如流云降落在九州的土地上,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鼓励他们继续向前创造辉煌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