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T,也被称为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
生物学特性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与催化天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这一催化过程需要吡哆醛5′磷酸(P5P)作为辅助因子,以支持酶的最大活性。
P5P是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当体内维生素B6含量减少时(这种情况在动物肝脏疾病患者或某些物摄入后可能会出现),转氨酶的活性可能会降低,除非在特定的P5P转氨酶测试系统中。
应用与诊断
AST可以作为大小动物肝脏和/或肌肉损伤的重要指标。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AST的半衰期有所不同,例如狗的酶半衰期为22小时,猫为77分钟,马为7-8天,牛则为1天左右。
器官特异性探讨
AST并非特定于某一器官。虽然骨骼肌中的AST含量最高,但肝脏和心肌中也存在该酶。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或体外溶血时,红细胞中的AST会释放到血清中,导致血清AST活性升高。AST还存在于肾上皮细胞和脑中,并以同工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催化反应过程
AST催化的第一反应是α-酮戊二酸与L-天冬氨酸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这一反应进行至平衡状态。接着,草酰乙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L-苹果酸。通过光度法,可以测定NADH的下降速率,该速率与AST活性成正比。
样本处理与注意事项
在采集血清和血浆样本时,需要加入抗凝剂(如Li-heparin或K2-EDTA)。样本在15-25℃下保存24小时或7天(P-5-P激活)是稳定的。
干扰因素
血脂/浊度、溶血、黄疸指数过高都可能会影响AST活性的测定结果。某些物,如抗惊厥,也可能会导致AST活性增加,尤其是当这些物引起肝细胞损伤时。
生理与病理变化
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运动或早期训练,马的血清AST活性可能会增加。而在肌肉疾病、肝脏疾病、甲亢等病理情况下,AST活性也会相应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ST的半衰期较长,特别是在马中,因此其活性的增加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在慢性肌肉疾病中,虽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可能正常,但AST仍然可能增加。在诊断时,常常需要同时检测CK和AST。
对于肝脏疾病,AST活性的增加通常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在猫中,AST似乎是肝损伤的一个更敏感的指标。对于猫常见的肝胆疾病——脂肪肝综合征,其预后通常较为慎重。了解猫肝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理解和处理这类疾病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