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盐作为烹饪中的核心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吃得太咸对健康不利,但随着现代人的口味加重以及无处不在的“隐形盐”问题,许多市民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过多的盐分。长期高盐饮食可能增加脑卒中、心、胃癌等疾病的风险,对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在今年9月15日至21日开展了减盐周宣传活动,倡导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即“915”的减盐理念)。
对于盐的认识,人们常常存在误区。一些人认为减盐会使身体变虚,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既然控盐有好处,那就完全不吃盐了。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对食盐的误解。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钠的主要来源,钠离子在中起着维持血凝容量、调节酸碱平衡、传递信号等重要作用。适量摄入食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但过量摄入钠会导致高血压和中风风险增加,还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身体水肿、诱发消化道疾病、偏头痛、骨质疏松等。
除了在日常烹饪中控制盐的使用量,人们还需要警惕那些隐藏在美食中的“隐形盐”。一些人虽然在家做菜时很注意控制盐量,但却忽视了面包、香肠、火腿制品、调味品等食品中的钠含量。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添加盐,而且甜味也容易掩盖咸味,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盐分。除了清淡饮食,我们还需要学会查看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特别注意每份食品中钠的含量。
专家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高盐食物主要集中在以下十类:酱和调料、咸菜酱菜类、咸蛋、熟肉制品、面制品类、咸坚果、咸鱼虾等海鲜、加工豆制品、薯片饼干类以及罐头制品。专家还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在“低盐”和“口味”之间找到平衡的建议。在超市购物时,应学会查看营养标签;在选择食盐时,可选用低钠盐;在厨,可购买限盐勺、限盐罐等工具来控制盐的摄入量;炒菜时也有一些控盐的小技巧,比如出锅前放盐等。减少外出就餐也是控盐的好方法。
关于如何在不影响菜味的前提下减少食盐的使用量的问题,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口味是可以逐渐改变的。通过日常饮食的逐渐调整,人们对咸味的需求也会逐渐降低,从而能够品味出食物的天然美味。事实上,烹调食物时少放一部分盐并不会影响菜的口味。相反地,这种低盐饮食还能帮助我们远离高血压和其他健康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习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