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生病时,家长们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如果再加上品说明书的模糊不清,更是让人头疼不已。
除了措辞不明确,儿童用的剂量调整也让人无所适从。近日,上游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市面上许多品说明书存在表述模糊、不明确的问题,让家长们感到困惑不已。
以下是几个真实的案例:
故事一:适当增减剂量难倒妈妈
魏丹是一位4岁男孩的妈妈,她在儿童用问题上曾遭遇过烦恼。三个月前,她的孩子肚子疼,服用某种品后呕吐,并伴有血丝。医生建议适量服用某种胃,但说明书上的用量用法并不明确,只有一句“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魏丹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剂量,只好咨询医生。
故事二:儿童用量比还多?
高洁在给14岁的儿子购买某种呼吸道感染品时,也遇到了困惑。她发现小儿的每日用量按照体重计算,竟然比还要多。她仔细查看了说明书,发现上面写的用量和孩子按体重计算的用量存在很大差异,这让她无法确定应该给孩子吃多少。
故事三:说明书上的“顿服”是什么意思?
张莉给7岁的儿子购买某种抗生素时,也遇到了困惑。说明书上提到了“顿服”,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咨询了医生才了解“顿服”是指一次性将一天的量全部服下。张莉感叹说:“说明书写得像谜语一样,让人看不懂。”
这些困扰儿童的品问题并非个例。上游记者走访了多家房,发现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品在儿童用量的计算和剂量调整上存在模糊和不合理之处。有些儿童用的剂量甚至超过了用量。一些说明书的表述也不清晰,让人无法理解。比如,“一日三次,一次15-30毫升,小儿酌减”这样的表述让人很难确定具体的剂量。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们感到十分困惑和无助。他们担心给孩子错误的用量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在给孩子使用品时,他们通常会选择咨询医生或师的建议。因此针对品说明书的模糊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说明标准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提高警惕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孩子的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