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很多人开始犹豫是否应该继续食用水果,担心因为水果的“寒凉”属性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担忧在各类人群中都有所体现,从产妇、孕妇到老年女性,甚至包括所有女性,甚至波及到儿童。一些家长因为担忧水果的“寒凉”而不敢给孩子食用,即使孩子长期便秘,需要水果来帮助通便。
实际上,“怕凉”和“怕寒凉”虽然有些相似,但并非同一概念。人们所说的“凉”,主要是指水果在室温下的温度比体温低,对于怕冷、肠胃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不适。而“寒凉”则是一个基于传统医学的概念,具体含义模糊不清,通常是根据个人感受来描述,比如吃了某些水果后感觉肚子发凉、容易拉肚子或腹胀。
这些感受提示我们,水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妨碍消化。实际上,水果中确实含有一些如单宁、酚酸、花青素、植酸等天然成分,它们会降低身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抑制消化酶的活性,甚至对消化道产生一定的损害。这些成分在烹调加热的过程中会被部分,但水果通常是生吃,因此这些妨碍消化的成分得以保留。
研究表明,部分水果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例如,猕猴桃的抑制率高达60%,柠檬的抑制率也在30%以上。水果中的多种酚类物质也对α-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这些成分的存在使得部分人群在食用水果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胀气等问题。
那么,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他们应该少吃一些对消化酶活性抑制较强的水果,特别是那些促进大肠运动的水果。他们也可以选择将某些水果煮熟食用,以减轻对胃肠的不良影响。
对于消化能力较强的人来说,水果中的这些成分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这些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和血脂水平是有益的。研究表明,虽然水果含有糖分,但其餐后血糖反应却比淀粉类食物低得多,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水果中的酚类物质。适量的不消化淀粉和膳食纤维进入大肠,有助于有益菌群的增殖,对预防肥胖、便秘等也有好处。
除了消化不良、胃肠手术及体弱者等特定人群外,消化正常的人不必过于担心水果的“寒凉”属性。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适量食用水果,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在选择水果时,可以综合考虑个人的身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以享受水果带来的健康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