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小区万能门禁卡真的假的

小区万能门禁卡真的假的

近年来,智能门锁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优先选择。截止到2018年6月底,我国智能门锁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去年智能门锁销量高达2100万套。一则关于智能门锁易受“小黑盒”(特斯拉线圈)攻击的消息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用“小黑盒”在一些智能门锁前晃动几秒钟,竟然就能使大约15%的门锁自动打开。

那么,为何看似高科技的智能门锁会如此脆弱呢?“小黑盒”是如何打开这15%的门锁,又为何无法打开其余的门锁呢?

其实,“小黑盒”之所以能有效,是因为它能制造强磁脉冲,突破智能锁的电容组件。据360智能门锁产品负责人王继鑫解释,当“小黑盒”利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至1000伏以上时,会形成强磁脉冲,这种脉冲可能会使智能锁的控制系统出现死机或重启,从而导致门锁被打开。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黑盒”并不代表智能门锁存在安全漏洞。王继鑫强调,这更多涉及到门锁设计的稳定性问题。不同使用领域的电子产品,如民用、工业用等,在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上存在差异。如果智能锁按照民用标准设计且未经严格的安全检测,那么就容易受到“小黑盒”的影响。但若是按照工业级甚至更高标准设计的门锁,并经过多重安全测试,那么这样的门锁就很难被“小黑盒”打开。

使用智能门锁时,通常需要录入指纹、口令或影像等信息,并转化为暗码存储在芯片中。每次开门时,机器会对比获取的信息与暗码。只有匹配成功后,主控芯片才会发出指令,控制马达电机缩回,带动锁体锁舌缩回。无论是采用何种识别方式,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门禁卡识别等,其工作原理都是将采集的信息与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进行对比。

对于智能门锁的安全问题,提升技术含量是关键。王继鑫表示,针对智能门锁的攻击方式可能与电子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如果指纹模组与主板通信没有加密,或者能接触到指纹模组的通信排线,就可能存在被攻击的风险。仿冒门禁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攻击方式。专家建议制定行业准入标准,要求智能锁厂商提高产品的机械安全性、电子设计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并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力度,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攻击方式。

消费者在选择和使用智能门锁时,应充分了解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厂商也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


小区万能门禁卡真的假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