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山的名字与历史沿革
萧山,一个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县级行政地名。在唐天宝元年(742年),因为境内有座山名为萧山,永兴县被更名为萧山县。萧山的名字起源有多个版本,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越王勾践战败后曾在此停留,看到四周萧然,因此得名萧然山(萧山)。而另一种说法来源于《室名大辞典》,晋代的许玄度曾隐居在这座山的脚下,感受到了这里的萧然之境,因此这座山也被称为萧然山。后来,这座山成为了萧山的象征,县名也因此而得。
在历史上,萧山也曾有过不同的名字。在最初建县时,它被称为余暨县。这是因为在西汉时期,萧山盛产盐,当时的名称是结合“余”(古越语中的盐)和“暨浦”而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东吴黄武年间,它又被更名为永兴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了避讳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的名字,萧山曾被更名为莦珊。
萧山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州市的东南部。这里与绍兴市柯桥区、诸暨市、富阳区和钱塘区交界。萧山区不仅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还是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之一。区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如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江东校区以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
后,萧山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化。1950年,萧山县的钱清镇划入绍兴县,同时绍兴县的进化区和临浦镇的部分地区也划入萧山。这是萧山第一次与周边县进行辖区调整。1956年,萧山再次与周边县进行土地互换。此后,萧山经历了多次与邻近县的土地调整,辖区范围不断变化。
1996年,萧山市的西兴镇、长河镇和浦沿镇被划出,交由杭州市西湖区托管。同年,杭州市滨江区成立,以萧山的部分地区为辖区。这标志着萧山从一个县级行政区转变为两个。
2021年3月,杭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立了钱塘区。萧山区的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和前进街道划入钱塘区。这标志着萧山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变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除了多次与邻近县级行政区互换土地外,萧山还析出了滨江区和钱塘区(江东部分)这两个市辖区,从一个县级行政区转变为三个。这一变化在浙江省内也较为罕见。而随着两次调整,萧山区的规模在杭州市的县级行政区中依然位列前列,常住人口数量位居前列,这也引发了网友对未来萧山可能再次分的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