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上火”现象常见,解析中医的“火”概念
“上火”是许多人一年四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导致身体“上火”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吃多了“热气”食物、通宵熬夜、加班休息不足等。在中医理论中,“上火”有着更为深入的分类和解析。
在中医里,“上火”属于热证范畴。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就会上火。这里的“火”有真假之分,真火通常是由阳气过盛、虚阳上亢引起,出现咽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症状;而假火则是虚热的表现,如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心脏)烦热、口腔溃疡等。
按照五脏学说来分,“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之分,与五脏六腑相应。这五种火也有虚实之分,如果不加以区分而盲目清火,可能无法下火,甚至伤及身体。
1. 心火:夏季多见,表现为五心烦热、舌尖疼痛、心烦气躁、睡眠不好等。其中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口干,可用生地、麦冬调理;实火则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等,需用黄连泻心汤。
2. 胃火:实火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多食易饥、口涩等,可适量吃海带根、西瓜调理;虚火则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时有轻度腹胀等,可适量吃蜂蜜、梨汁等。
3. 肝火:春季多见,表现为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多为实火,可用决明子泡水喝或是野菊花泡水喝。肝虚火则表现为眼睛发涩、手脚心烦躁等,可用枸杞加杭白菊调理。
4. 肺火:又名肺热,秋季多见,常表现为咽喉疼痛、口眼干燥等。肺实火通常伴随感冒,若咳黄痰、嗓子疼,则可确诊为肺实火;肺虚火则表现为久咳不愈、少痰等。
5. 肾火:肾火一般多为虚火,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等,可用食物如黑木耳、枸杞等滋阴降火。
为了浇灭体内的“火”,不同的火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例如,肝火旺盛的人应调整情志、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肺火旺盛的人可适当吃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等;胃火旺盛的人可多吃萝卜汁、莲子等食物。文章还介绍了一些降火食方如夏枯草菊花茶、罗汉果猪肺汤等。
即日起至12月,参与“刷高明发布 积分抢好礼”积分活动,有机会获得丰厚大礼。关注“高明发布”微信,点击菜单栏的“办事大厅”,进入“积分有礼”页面查看详细规则。文章还提供了其他便民服务关键词,如天气、台风、实时公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