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收录了《论语十则》这一课,其中有一则孔子的名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经典语录出自《论语为政》。这则语录探讨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主张两者要结合起来。对于这一观点,人们的解读并没有分歧。

对于“罔”和“殆”这两个词的解释,却引发了一些思考。教材的注释是:“罔指的是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则是有害的意思。”我认为这样的解释在情理上似乎不太合适。

我们来探讨一下“学而不思”为什么会让人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学习是一个过程,如果不进行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就无法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确实会让我们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本身会让人迷茫,只是不思考的学习可能会如此。

接下来,关于“思而不学”是否会有害的问题。我认为,这里的“有害”可能指的是没有收获,没有好处。因为如果只是空想而不去学习,那么思考可能会变得空洞和无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思考本身有害,只是不结合学习的思考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罔”和“殆”的解释,我认为,“罔”应该解释为“无”,即没有;而“殆”应该解释为“疑惑”。学习伴随着思考,才可能有所感悟,豁然开朗。如果只是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就会茫然无所获。同样,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疑惑可能终不得解。

学知的过程需要思考的辅助,而思考也需要学养的底蕴来支持。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学养底蕴还不够。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结合起来。

对于“罔”的解释,一般的词典都有“无;没有”这一含义,例如成语“置若罔闻”中的“罔”就是此义。而对于“殆”的解释,《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收录了“疑惑”这一含义,所引用的书证为《论语为政》。

孔子主张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如果不思考,学习就会徒劳无功;而如果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则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正是孔子对于学习和思考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什么

你可能也会喜欢...